工業4.0產業下的企業信息化之路
Date:2015-12-16 Hits:1151
這個時代,消費互聯網如火如荼,產業互聯網呼嘯而來,任何優勢都敵不過時代的趨勢,全球工業4.0應運而生。
回顧信息化在中國30年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耐人尋味的事實,在層層推進的各個領域,信息化始終在OA、MES、CRM等日常工作領域,對于通常所說的生產控制,經常分析,戰略決策方面還影響甚微。很多傳統企業隔岸觀火,埋頭苦干,除了改造升級生產流水線,推進精益改善,加入全球化的工業分工體系之外,那些信息化互聯網“打劫”各類產業的顛覆故事,仿佛只是存在于另一個空間的傳說。
然而,互聯網、物聯網、傳感技術、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的到來,快速地推動了信息化需求的擴張,使得中國的制造業無法再置身事外。這些技術日新月異,為產品銷售方式的改變、增值服務的提升以及商業模式的創新提供了空前的可能。
山雨欲來風滿樓,新時代的變局雖然才拉開序幕,但意義重大,放眼全球,發達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已然開始行動,在歐洲,擁有雄厚工業基礎的德國提出了“工業4.0”戰略;在美洲,美國政府喊出了“再工業化”、“能源互聯網”等口號,發動了以“工業互聯網”為代表的一系列“先進制造業”計劃。
而在我國,中國版“工業4.0”《中國制造2025》已經基本敲定,作為中國建設制造強國的總體戰略,《中國制造2025》以德國工業4.0為師,確定“以體現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制造為主線”。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由低成本競爭優勢向質量效益競爭優勢轉變;由資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綠色制造轉變;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力爭在2025年,從工業大國轉型為工業強國。
鼎璽盈動通過研究與實踐,認為中國企業完全可以通過具體項目一步步向工業4.0邁進,建構軟硬件一體化智能系統,全面使用數據分析系統、制造執行系統,潛心夯實精益管理。
信息化即未來:
智能化的系統結構應為了獲得最佳的工廠生產和經營目標。將物聯網、執行機構、IT大數據、知識系統、數據通信系統進行有機整合而形成的IT支持系統,鼎璽盈動智能化系統是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競爭力、提高運營效率,而構建的綜合信息化體系。
數據為核心:
數據是未來IT的關鍵元素,隨著海量數據經過分析、梳理、優化后得出的“經驗”,鼎璽盈動將通過核心技術幫助企業對生產、經營、銷售過程中復雜多變的工作狀況,作出精準判斷和實時反映。
信息化即未來,在未來,企業只有構建了這樣一套智能化系統,才能真正邁入工業4.0的康莊大道。
制造執行系統:
任何的系統建而不用即為垃圾,在擁有全部或者部分智能化系統的前提下,執行為核心要素。
鼎璽盈動執行系統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流程優化和流程再造,采用集成的思想替代原有的設備管理、質量管理、生產管理、分布式數控,其為信息樞紐和流程監管,強調KPI與及時性。
潛心夯實精益管理:
工業4.0時代的企業以高度自動化、柔性化,對市場反映靈敏,小批量個性化定制為主旋律,而精益思想的原理,完全符合上述所有特征。精益化管理是企業把精益思想與自己的管理活動融合而成的管理模式,對企業來講,精益化管理分為三個層次,又高到底分別為:原理層次、系統層次、工具和技術層次。真正的變更創新,不是通過膚淺的模仿或者孤立,凌亂應用工具技術和系統就能實現的。而是需要知道“為何要這樣做”---即對基本原理的理解。鼎璽盈動在幫助企業著手精益管理系統時,通常是在組織中的某些特定領域,在工具和技術的層面開始實施。在理想情況下,精益進程隨后會進行到系統層次,形成一個更加完整和持續改進的模型。
精益是一場只有開始而沒有結束的長征,因為萬物更迭,唯一不變的只有變化本身。
工業4.0,正在發生的未來之路······